發布時間:2014-07-01瀏覽次數:
2014-05-15 21:37:00 中國水產養殖網 出處:中國水產頻道
王維(海上積雨云 廈門是科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)
從上周的投料話題里,小編發現,這放苗的水是濃是清,不同人不一樣,而且對此態度還截然不同。有人一直就是清水放苗,效果非常好,也一直成功,但轉為濃水放苗,就不行了,養不出蝦;而有的人之前濃水放苗養蝦成功,但嘗試清水放苗后,卻敗得一塌糊涂。你是怎么放苗的?你覺得哪個好?為什么?怎么操作的?不管你是高位池,還是土塘,點擊【閱讀原文】都來一起聊聊吧~
先看看高手怎么說:
@韋澤富(落后分子)——高位池:我是清水放苗。
清水放苗關鍵點:第一個是高水位放苗,一般是1.8-2米的水位投苗。為什么高水位投苗,一是水體大,遇到高溫季節,溫度波動幅度不大。水體低,水溫波動會太大。另外一個,水體高,不讓水太濃。
其二,選擇清水放苗,有害藻不會占優勢。一般養殖戶顯微鏡都沒有,把水肥起來,水是綠色的,綠藻屬,但里面是否有藍藻你不清楚。當養殖過程中pH、水溫等波動,使得藍藻成優勢菌群,你肉眼可以辨別時,你就很難處理了。另外一種硅藻,水是褐色的,但是裸甲藻和硅藻可以同時并存,或單一存在,你也沒有辦法區分出來,它成優勢藻相后,也可以分泌出毒素,蝦攝食后,會影響腸胃,影響對蝦生長。
第三是pH值,酸堿度。肥水塘早中晚水體的pH值并不一樣。當水體過濃時,藻類還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時,水體早上pH值不高,到了中午、下午,光合作用較強時,pH值往往較高。一般我們都說,養殖過程早晚pH波動不宜超過0.5,波動在0.5內說明藻菌相比較平衡;如果超過0.5,這說明藻相和菌相已經不平衡。
如果清水放苗,水體早期的pH值會偏高,可能會達到8.2-8.5,但不會達到9.0。而且也有研究表明EMS在pH8.5-8.8容易暴發。于是我們就控制水體pH值,不讓pH飚到那么高,控制EMS暴發。
如果外海海水pH太高,可以使用有機酸降低pH值。我建議pH維持在8.0-8.3,只要不超過8.5。
第四:清水放苗對蝦苗的體質和規格有要求。太小的苗,0.6-0.8規格,在肥水外塘,可以存活80%,但在清水池塘可能無法存活這么多。但如果存活率有這么高,也說明它質量很好。肥水塘是有很多浮游動物,但清水沒有,因此清水苗0.8-1厘米的苗最好。太小的苗被淘汰其實也是好事,可以把弱的蝦苗直接淘汰,避免以后發病后被蝦吃掉,傳染給其他的蝦。
第五:投料后,清水放苗的水色在1周到10天后水色才起來,如果提前水色起來,意味著投餌過度,可以適當的減料。清水放苗的水色也比較穩定,不容易轉。肥水放苗,如果投料過度,肥水就過肥,一旦太肥,你如何處理?你需要換水,這個時候你動用外海水源,可能會出現意外。比如弧菌飆升等。
王維(海上積雨云 廈門是科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):所謂清水放苗,我認為是以放苗標準水深80-100公分而言的:水清見底為清水放苗;透明度20公分左右則是濃水放苗;還有一種是兩者之間的(透明度40-50公分),暫且叫它“爽水放苗”。
是清水放苗還是濃水放苗,首先要了解水化的一些基本情況。
1、總硬度:如果總硬度(鈣鎂含量)偏低,則肥水放苗較好。因為鈣鎂的補充除了水體就是通過攝食補充(藻類、飼料)。
2、pH:一般pH值高低與土壤和微生物有關。當pH值高時,水清,那可能是土壤或水源的原因導致pH高,因此就要選擇濃水放苗(藻類會吸收水土中的堿性物質,令pH逐漸降低)。而水很濃導致pH高時,就意味著藻相有問題,就要殺掉一部分藻,降低光合作用強度,自然就是水清點好些。一般蝦苗場出苗pH值在8.2-8.4,如果放苗時池塘pH比苗場pH高出0.6-0.8(即達到8.8以上),苗就容易出現鰓部及腸道問題。
3、溶氧:高溫季節水體不能太濃。一般中造放苗,水體太濃容易導致溶氧過飽和,蝦苗出現氣泡病(肌肉滲透障礙導致機械損傷,繼發細菌感染,嚴重的肌肉壞死致使蝦苗死亡)。如何了解是否過飽和?一般在下午的時候拿木棍攪塘底,或者扔一把細沙,如果有大量細小氣泡冒出,說明溶氧過飽和。
4、亞硝酸鹽:如果亞硝酸鹽超標,最好是肥水放苗,因為處理亞硝酸鹽要靠藻類。同時不建議老水放苗,老水放苗雖然蝦容易適應,但這種老水極易倒藻,蝦容易中毒,而且一般養到一個月左右藻相都需要重新調整,風險很大。如果是新手或經驗不足的養戶,往往會出現問題。
5、氨氮:氨氮超標(0.6ppm以上)的池塘,建議濃水放苗。這個也是因為要靠藻類處理氨氮。清水來處理很麻煩。
6、重金屬:重金屬超標的池塘宜肥水放苗,需要用藻類來消耗重金屬對苗的毒性。而且大部分的肥水產品可以和重金屬發生絡合反應,降低重金屬含量。有時候,即便使用肥水產品,藻肥不起來也要用。雖然重金屬會殺死藻類,但也會降低其對蝦的影響。
7、總堿度:總堿度超標會引起蝦中毒。今年在連云港、蘇南等地發現很多蝦塘總堿度達到400-500,一般正常范圍在80-160。總堿度的來源是含碳有機物一步步分解產生碳酸氫根(HCO3-)、氫氧根(OH-)、碳酸根(CO3-)。總堿度超標,意味著當地的水質、土質已經嚴重污染,有機物富集。這種情況最好清水放苗,因為處理總堿度所用的沸石粉+光合菌+芽孢這個方案在清水條件下效果更好。
陳敏(國家的蝦農)——高位池:我認為清水放苗是透明度在40公分以上,但最好控制在30-35公分;濃水放苗透明度是在25公分以下。菌相放苗:前期透明度可以高一點,后期可以到10多厘米都無所謂。
我最近1年的操作是培菌放苗。放苗前把有益菌培養好。具體操作是:進水,消毒,用腐殖酸納將水打黑,在用一周時間培養復合有益菌(異養+自養菌),再放苗。
再分別說說濃水放苗和清水放苗的缺點:
濃水放苗:1、藻相大量繁殖,水太濃,藻類出現死亡,將會加速水體老化;2、pH高(超過8.3),有益菌無法繁殖。如果前期沒有菌相操作,容易滋生弧菌,導致EMS。3、與菌相搶奪營養。藻相越濃,越要有習慣追肥。藻相會消耗掉菌相的營養。4、藻相受天氣變化影響較大。雨過天晴之后往往容易出現問題。
清水放苗:1、容易長青苔。(可用腐殖酸納打黑處理)2、沒有緩沖能力,天氣變化也容易受影響;3、清水有益菌難以繁殖;4、缺少天然開口餌料;5、水清,蝦的體色比較難看;6、水清蝦也容易躁動不安。
賴遠軍(@磚家):個人觀點:土塘的關于清水還是濃水放苗的觀點,我不持立場,偏偏向肥水。放苗的池塘基本要素是各種理化指標,相時穩定,底質腐熟穩定,建議投苗前控制浮游動物。原因是無論清水還是丨濃水浮游動物一上來,一切都是浮云(馬上會極變),這個環境變化大有害物質易泛上水中,對幼苗不利。在某人地方地下水養殖的因底泥的自凈能力不一,水是在濃是生態系統的象征,水濃了各種不利因素處于平衡狀態,也是幼苗的優質生物餌料的培育庫。在極端天氣或雨水較多的季節,濃水穩定性高些也是幼苗的必須條件。至于清水在底質穩定,水源及水質穩定的地方,它又是另一個優勢,清水代表水沒有富營養,各種細菌繁殖也少些,蝦苗也因沒有浮游生物作餌料,直接采食到全價的開口料更利于健康成長。各有所長,也就各有不足,因地制宜,因人而異。個人觀點,交流而已
再看看咱們論壇網友他們怎么看:
@ぉ暮野の薌茗 :個人認為沒有絕對的說法,最關鍵的是水的穩定性!清水塘相對來說就是生物餌料少了點,那么能否通過投喂來改善? 濃水的話池塘天然餌料相對多點,但是池塘代謝產物多,尤其是藻類的代謝,蝦苗來說更喜歡吃的是一些腐生的東西,對于蝦的影響也會比較大! 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建議清水,因為濃水的話比較難控,尤其是在第一造蝦,天氣不是太穩定的時期!
@Can:個人認為 肥水是為了培養浮游生物 增氧和增加生物餌料,同時由于肥水的方式不同 產生很多剩余有機物 形成發酵和耗氧帶來副作用 自己平衡一下 是正作用大還是副作用大?跟用什么東西什么方式肥水有關。如果副作用大干脆不要肥水了 費錢還污染了水體。水太肥 白天和夜晚的酸堿度變化太大對養殖也沒有什么好處 也不要指望用肥水來提高酸堿度 因為提高了只是上層水的酸堿度 而蝦大部分時間在水的底層。要蝦吃的好就不要投太多有機物到水里面 吃不完過幾天發酵變質后影響水質 蝦也容易生病 關鍵也要花錢買 不符合經濟利益。哎呀 如果不能把整個水體循環系統平衡的肥起來 還留下污染的話 還是清水多開開增氧機吧 省事 省錢。以上全屬個人意見 請多多指教。
@八爪章魚小:清水代表水瘦,蝦不能從水中攝食。肯定不好了。
@美麗白蝦: 清水、濃水關鍵還是水質問題。具體分析過幾例有關清水、濃水,說是清水也不清,說是濃水也不濃。放苗時清爽之水為清水,有一定肥度之水為濃水。實際上今天是清水,明天或后天不再是清水,調水的東西天天用,水質始終在清濃間。